
Liebert® PEX4S 全变频氟泵精密空调(细分化讲解)
1. 产品定位与应用场景
定位
针对中大型数据中心、通信核心机房、实验室等高显热比、长时间恒温恒湿需求的关键场景
主打 氟泵自然冷 + 全变频机械制冷 混合运行,最大化利用自然冷源降低全年能耗
典型应用场景
大型 IDC/云计算数据中心
通信骨干网节点、移动/电信核心机房
半导体、电子测试实验室
轨道交通控制中心
高精密工业控制室
2. 核心工作原理
氟泵自然冷模式(Primary Mode)
利用室外低温环境,氟泵驱动冷媒在室内换热器与室外换热器之间循环
压缩机不运行或极低频待机,仅风机+氟泵运行,能效比(EER)显著提高
无需额外水系统,避免冷却塔、冷冻水泵等复杂设施
机械制冷模式(Secondary Mode)
当室外温度高于设定阈值(如 18℃ 干球)或负载需求高于自然冷能力时,变频压缩机介入制冷
与氟泵系统无缝切换,保证制冷不中断
混合制冷模式(Hybrid Mode)
氟泵提供部分冷量,压缩机补足剩余冷量
控制器动态计算室外温度、回风温度、负载百分比,自动调节氟泵转速、压缩机频率、风机风量
全变频控制
压缩机、氟泵、风机全变频调速,按需输出冷量
在低负载或部分自然冷状态下,系统 COP 值可显著提升
3. 系统组成与关键部件
模块 | 核心配置 | 功能说明 |
---|---|---|
室内机 | 高效蒸发器、EC 风机组、电子膨胀阀 | 高显热比设计,精确控温控湿 |
室外机 | 风冷换热器、氟泵组件、风机 | 利用室外低温进行自然冷却 |
压缩机 | 全直流变频涡旋或螺杆(型号视容量) | 低频高效运行,减少启停磨损 |
控制系统 | 微处理器+多传感器组 | 监测温湿度、压力、风速,自动调节运行模式 |
加湿/再热 | 电极/电热加湿器、热气/电再热 | 恒湿控制与防凝露管理 |
通信接口 | SNMP、Modbus、BACnet | 支持与 BMS、EMS 集成 |
4. 节能策略与运行优化
自然冷优先策略
根据室外温度湿度曲线,尽可能延长氟泵独立运行时间
在北方地区,自然冷可用时长可达全年 3000 小时以上
混合模式节能
氟泵承担基底冷量,压缩机只补差,减少压缩机高负载运行时间
相比传统直膨系统,综合节能可达 20%-35%
风量优化
根据机房回风温度与 ΔT 调整 EC 风机转速
优化冷通道送风,减少旁路风和热点风险
送风温度提升
在 IT 允许范围内适度提升送风温度(如从 18℃ 提至 22℃),增加自然冷可用小时数
5. 选型与方案设计要点
制冷量匹配:按机房 IT 负载(kW)+ 照明+其他设备热量综合计算
显热比:数据中心建议 SHR ≥ 0.9,保证显热负载占比高
送风方式:下送风适合高架地板机房,上送风适合改造或无架空地板机房
机组布局:避免冷热气流短路,结合封闭冷通道或热通道系统
室外机选址:需保证充足换热风量,避免热回流
双电源设计:建议为 UPS 供电,确保在市电中断时机房空调持续运行
6. 安装与调试要点
制冷管路:遵循最大落差和管长限制,减少弯头数量
氟泵系统排气:安装时必须真空抽空并充注规定冷媒量,防止气阻
传感器校准:回/送风温湿度、冷凝压力、氟泵转速等在调试前校准
多机联控:启用轮值运行与负载均分策略,防止个别机组长时间高负载
7. 运维与保养周期
月度:检查过滤网、室外换热器翅片清洁度、冷凝水排放
季度:测试氟泵运行状态、风机轴承及振动水平
半年:冷媒泄漏检测、加湿系统除垢、控制器参数优化
年度:热交换效率评估、自然冷小时统计、节能效果复盘
8. 常见故障与排查
故障现象 | 可能原因 | 排查与处理 |
---|---|---|
氟泵不启动 | 室外温度高于设定阈值 / 控制器故障 | 检查设定值,排查控制逻辑 |
制冷量不足 | 冷媒不足 / 翅片堵塞 / 风量不足 | 查漏补冷媒、清洗换热器、调整风机转速 |
送风温度波动大 | 传感器漂移 / 控制参数不匹配 | 重新标定传感器、优化 PID 参数 |
能耗异常高 | 自然冷模式利用率低 / 压缩机长时间高频 | 检查气象曲线与运行策略,优化混合模式比例 |
9. 卖点总结(销售快用版)
氟泵自然冷:直接利用室外冷源,全年节能可达 30%+
全变频系统:压缩机+风机+氟泵按需调节,节能降噪
免水系统:无需冷却塔和水处理,运维成本低
高显热比设计:适配数据中心热负载特性
智能控制:模式切换与能效优化全自动化
-
{pboot:list scode=18 num=4}